再過十多天,陜北延安南泥灣的水稻就要開鐮。眼下,這里千畝連片稻田泛黃,大地鋪金,一幅“陜北好江南”的景象。福建游客鄭軍榮正不停地用手機記錄這金燦燦的豐收景象。
“以前只在歌聲中聽到南泥灣是陜北的好江南,今天親眼見到更添震撼。印象中的陜北黃土飛揚,但這次從壺口瀑布到延安市再到南泥灣,一路走來都很漂亮。尤其是南泥灣這一片片的金色稻浪讓人嘆為觀止。”他說。
“春賞百花秋賞稻”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延安市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管委會發(fā)展規(guī)劃部部長牛建華說,*近南泥灣的旅游大巴要比往常更多些,這當中有不少游客就是慕名前來賞稻的。
看著成片即將成熟的水稻,47歲的種植戶呂海州喜上眉梢:“我們合作社承包了370多畝地,水是從山里引來的天然泉水,加上不打農藥,水稻生長周期也長,這些*產品肯定能賣個好價。”
南泥灣距離延安市區(qū)近50公里??谷諔?zhàn)爭時期,邊區(qū)糧食和生活用品十分匱乏,1941年,八路軍120師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帶領下駐防南泥灣,一邊練兵,一邊墾荒,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把荒涼的南泥灣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
流傳在當地的詩句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平川種嘉禾,水田栽新稻。屯田初告成,戰(zhàn)士粗溫飽。”
時過境遷,盡管水稻仍是南泥灣的主要農作物之一,但這些水稻和它的功用卻在悄然發(fā)生變化。
近年來,依托獨特的紅色資源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南泥灣正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曾經一度致力于喂飽肚子的水稻正在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很多游客不知道的是,南泥灣的水稻不但擁有高顏值,還具有十足的科技范兒。
今年5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啟動“海水稻插秧暨中華拓荒人計劃”,陜北南泥灣和新疆喀什岳普湖、黑龍江大慶、山東東營軍馬場、山東青島城陽區(qū)、浙江溫州等地一起被選為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自此,南泥灣成為袁隆平“海水稻”插秧試種地區(qū)之一。
“結合南泥灣地區(qū)的土壤特點,我們專門選取了優(yōu)質種子,并且對土壤進行改良,還采用了傳感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手段嘗試*種植,以提升耕種質量,使這里的農業(yè)生產向集約化、數據化邁進。”青島袁策集團有限公司海水稻研發(fā)中心工作人員劉兆良說。
延安市南泥灣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公用事業(yè)部部長崔彬說:“試驗成功后,后期這種水稻的種植面積還將進一步擴大,屆時萬畝稻田既有觀賞價值,更具有經濟價值,將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