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慢,*就包200顆‘大白’,年前一個月能賺5000元。”48歲的甘肅定西市婦女董巧霞說,以往冬日里閑來無事,聽說平涼市涇川縣的反季節(jié)蔬菜已經“遠嫁”南方。今年特地跟著姐妹們做起了包裝大白菜的生意,賺點“年錢”。
董巧霞所說的“大白”,是當地盛產的大白菜,也稱“包心菜”。“冬天可以不下雪,但是不能沒有大白菜。”她說,尤其在北方農村,整個冬天基本就靠它,腌菜、燉肉、包餃子……從深秋一直能吃到開春,“是咱老百姓的神菜”。
涇川縣位于黃土高原中部秦隴交界處。近年來,該縣堅持以產業(yè)扶貧為重點,聚焦貧困村,大力發(fā)展蔬菜產業(yè),新建日光溫室55座,鋼架大棚510座,種植早春蔬菜8154.4畝,全縣累計建成日光溫室614座,拱棚6858座,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到4325.6畝,基本實現(xiàn)了貧困戶“戶均一座棚、人均一畝菜”的目標。
涇川縣雄發(fā)興農果蔬保鮮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林介紹說,之所以在此建蔬菜保鮮冷庫,主要目的是把當地盛產的大白菜、芹菜、西蘭花等反季節(jié)蔬菜,“微調”時差,銷售出去賣個好價錢。目前,除了銷往天津等北方地區(qū),也“遠嫁”到廣東、浙江等南方省市。
王村鎮(zhèn),是涇川縣蔬菜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基地,蔬菜產業(yè)已逐步成為川區(qū)民眾致富的*產業(yè)。雄發(fā)興農果蔬保鮮庫是王村鎮(zhèn)通過甘肅農博會招商引進蔬菜產業(yè)新型經營主體,是集蔬菜收購、冷藏、銷售及信息服務為一體的萬噸蔬菜保鮮庫。
托保鮮庫項目建設,該鎮(zhèn)積極與企業(yè)洽談協(xié)調,將農戶種植的4800畝露地蔬菜,由公司與農戶簽訂訂單收購合同和保護價收購協(xié)議,有效解決了菜農的售后難題。以此為龍頭,帶動全鎮(zhèn)乃至全縣蔬菜產業(yè)走上市場化經營的路子,有效調動了農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
截至2018年6月,王村鎮(zhèn)蔬菜生產總面積達到6180畝,建成設施蔬菜種植園區(qū)8處,建有日光溫室172座193畝,大拱棚2335座1240畝,露地蔬菜4800畝。種菜農民人均蔬菜產業(yè)純收入達到4761.9元,約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2%以上。
王建林介紹說,公司探索推行“企業(y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運營模式,建立企業(yè)、村集體、貧困戶三方利益聯(lián)結機制。采取“三變”入股的方式,全鎮(zhèn)358戶貧困戶和5戶殘疾人將產業(yè)扶貧資金和殘疾人項目補助資金共363萬元通過合作社集中入股公司,“每戶入股一萬元,每年保底分紅855元,并獲得0.7%的盈利分紅。”
“把這個錢給到農戶手中,也許就買其它東西了,沒有效益和利潤。”王建林說,這種入股的形式有效拓寬了貧困戶收入渠道,破解了村集體經濟“零收入”瓶頸。截至目前,已兌付群眾保底分紅資金30多萬元。
同時,當地積極探索“統(tǒng)一經營、統(tǒng)一管理、訂單銷售、農企共贏”的經營模式,利用廣東虎門、浙江嘉興等地高原夏菜直銷檔口優(yōu)勢,采取訂單生產方式,帶動該縣朱家澗、王村、向明、章村等村農戶種植露地蔬菜4500多畝,為脫貧增收奠定了基礎。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