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水稻的種植在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生態(tài)風險,其中重要的風險之一就是抗性基因通過花粉漂移到雜草稻中,導致抗性雜草稻的產生。由于復合性狀轉基因作物的基因漂移比單一性狀的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態(tài)風險更為復雜,因此更應該全面評價。
近期,南京農業(yè)大學宋小玲研究團隊以復合性狀轉基因水稻T1c-19、受體水稻MH63和3種雜草稻(廣東茂名WRMM、江蘇泰州WRTZ和湖南益陽WRYY)的雜交F1為材料(F1+和F1-分別表示以轉基因水稻和受體水稻為親本的F1),通過分析評估自然蟲壓與無蟲壓下,單種時F1+與雜草稻及F1-的適合度;F1+與雜草稻混種時的適合度;單種時,F1+噴施與未噴施草銨膦下的適合度,評價T1c-19釋放可能帶來的生態(tài)風險。相關研究以題為“Fitness of F1 hybrids between stacked transgenic rice T1c-19 with cry1C*/bar genes and weedy rice”(doi:10.1016/S2095-3119(19)62662-6)發(fā)表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JIA)雜志。
結果表明,與各自的F1-和雜草稻相比,在自然蟲壓單種下,F1+表現出了顯著的適合度優(yōu)勢或與各自的F1-和雜草稻的適合度相似;在無蟲壓單種下,F1+沒有表現出明顯的適合度優(yōu)勢。在混種自然蟲壓或無蟲壓下,與各自雜草稻相比,F1+表現出了明顯的適合度優(yōu)勢或與其雜草稻相似。在單種噴施或未噴施草銨膦下,F1+的適合度與相應雜草稻相比均未表現出顯著差異。與雜草稻的落粒性相比,除F1YY-的落粒性與WRYY相似外,其余F1的落粒性均顯著低于各自雜草稻。
綜上所述,由于在自然蟲壓下,T1c-19與雜草稻的雜交F1+表現出了更高的適合度優(yōu)勢,所以在T1c-19環(huán)境釋放過程中,應防范T1c-19向雜草稻的基因漂移。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